导入数据...
铸师魂赋能教师发展 踔厉行共筑教育新篇
时间:2025-01-01 11:46:20    编辑: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
    查看:175
——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2024年度事件回顾

  2024年,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省语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师培战线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秉持“德臻、师本、务专、致远”理念,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作风,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征程中笃定前行,镌刻下坚实且深刻的发展轨迹。我们梳理呈现的2024年度十件大事,既是中心积极落实教育政策的生动实践,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结晶。一年来,我们优化网站建设,提升微信公众号质量,创办《四川教师培训动态》,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等杂志,以及微言国培、人民网等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文章70余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的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讲到: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希望通过回顾总结2024年十件大事,能激励我们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继续书写辉煌篇章。

实施“强基提能”计划:承办全国“普测”大会,四川经验走向全国

  202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迎来了实施3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在这一关键节点,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全面建成,恢复了对外常态化测试工作,全国首个智能化测试站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标杆;在全省全面实施“强基提能”计划,强力推动111个测试站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协调“国测中心”指导乐山师范学院基本完成全国首批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点建设工作。11月13日,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30周年大会在成都召开,教育部领导和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语用所”等单位负责同志、四川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领导和相关处室同志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参观四川省、成都市普测中心,对四川“普测”工作高度认可;省语委余孝其主任在大会上分享四川30年普测经验,贡献四川智慧。

抓实师德师风建设:汇聚各方力量,共筑教育理想高地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掌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全面纳入各级各类培训,纳入省教师发展中心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贯穿于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日常管理和综合评价等各个环节。11月举办了全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师德师风建设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全省各高校和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参加培训。培训主题聚焦“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健全长效机制”,内容涵盖思想引领、底线筑牢、舆情应对、师德建设等多方面,创新地将地方教育行政与高校领导队伍统筹整合,体现规模性与层次性。

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培育“川派”名师,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组织开展了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的宣讲展示和成果推广活动2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和辐射的教师群体覆盖全川,各地各校反馈良好。先后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和“川派教育名家大讲堂”活动,吸引全省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现场累计超1300人,直播及回放观看近10万人,各市州集中学习数万人;举办首届“川派名师”和 “80、90”青年教师育人故事征文比赛评选,收到3800余份佳作;组织编撰“川派名师教育论丛”6册,挖掘和传播“川派”教育智慧;开展“80、90”青年教师育人故事展评活动,激发青年教师包括近1000名省级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奋力书写“躬耕教坛,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四川答卷”。

实施“教师心理建设”计划: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2024年,围绕教师身心健康,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为宗旨,实施“教师心理建设”计划。在全省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网络大调研,收回13万余份有效问卷,对3个市(州)30余区县300余人开展了面对面调研,发布6万余字的《四川省教师心理健康调研报告》;在全省征集评选、展评新时代“育人润心”教师心理健康建设成果,收到参赛作品1256项,评奖325项;健全四川省教师发展分会组织建设,举办全省心理健康专题研讨会,构建守护教师心灵的支持体系;借助教育部—儿基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在雷波县、天府新区试点并辐射全省,提升师生社会情感能力,助力师生身心健康。

实施卓越校长培养计划:抓住“关键少数”,四川走出一条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路

  积极落实国家“强师计划”,认真做好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通过顶层设计、优选优培、机制赋能、双导师伴学等举措,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全省4期卓越校长培养计划组建29个培训班,培训580名学员,建立353个卓越校长工作室,2500余名成员参与,形成全省书记校长领航“雁阵”格局,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育注入新动力。培训实施后,成效突出,首期培训班结业典礼在北师大陆续举行。据不完全统计,117人获评省级及以上荣誉,169人成长为正高级教师,9人入选国家级名校长培养,40余个工作室参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崔昌宏副厅长在《人民教育》发表《新时代省域卓越校长培养的四川经验》署名文章,阅读量超万,并被“微言国培”等官方媒体转载。

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以培训和研究为抓手,助力教师破解新课改难题

  为引领全省中小学及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和省级名师工作室等,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优秀案例征集评选与展评活动。两届活动共征集1056项案例,评选出318项优秀案例。专业分析报告和研究成果,在《四川教育》等杂志发表,为教师提供了全面深入的学习资料,为后续培训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基于案例成果及教师发展需求,中心研制高质量培训方案,创新“以展代培,以评促建”模式,开展了专题培训活动。

推动职教师资“三名”建设:构建起全省协同创新平台,四川经验影响全国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省域探索,围绕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创新性地建立了“选、培、管、用、评、展”六位一体化机制,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现“三级”教师团队协同、“三教”改革创新发展、“三类”成果生成转化。自2018年起,四川培育10个国家级、180个省级“三名”工作室,带动市县、校级分别培育200 余个、600余个名师名匠团队,培养众多人才。11月18日,举办新时代部省职业学校“三名”工作室启动仪式暨六省市联合研修活动,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等近500人参加。四川做了《培养新时代“工匠之师”的经验》发言,相关成果刊发于《中国教师报》等刊物。

落实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行动: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助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依据教育厅要求,采取县级申报、逐级审核、省级评审的工作流程,顺利开展2024年欠发达县整县托底性帮扶教师培训项目县申报遴选工作;组织39个欠发达县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师训管理干部座谈会,通过工作汇报、问题梳理等方式,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为欠发达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出力;联合多部门党支部,组织各级各类专家赴雷波县开展7场送教送培;协同高校等赴巴中、广元等地调研教育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摸排实情,开展针对性帮扶;组织“双名”等工作室赴多地送培送教,携手湖南等各地名师送课40余节;汇聚力量实施美育、“人工智能+”等项目,为薄弱地区教育发展注入活力。

建设四川省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平台: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引领全省师培战线走向数字化管理

  全力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平台,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全面推广使用。2024年省级统筹实施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现了培训报名、班务管理、匿名评教、考核评价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产出“定制+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岗实践”等多种培养培训模式,实现了教师跟岗实践网上自主选学;同时以平台数据为基础,定期发布学情通报,对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亮出“组合拳”,较好地服务了学员和承训机构。

实施“精准服务”计划:精准把握政策,全省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规范有序

  2024年,采取系列举措提升服务水平。推进“线下确认”网办,指导各级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试点,全省63个机构参与,提升效率与群众满意度;召开全省2024年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交流暨培训会,更换205个认定机构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UKey并规范使用;高效办理政务一体化平台事项21件,回复政务热线等200余件,及时办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补换发93本、申请表补发20份,群众满意率达100%;优化服务,发布认定指南等超10000份,多媒体宣传累计阅读超5万次,设咨询热线与答疑平台,现场确认人性化服务。全年受理高校教师资格申请11876人,为教育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