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培训动态
第16期
四 川 省 教 育 厅 教 师 工 作 处
四 川 省 教 师 发 展 中 心 2 0 2 4 年 1 2 月 3 0 日
【编者按】
依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别方案行动计划 (2021—2025)》,教育部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推进“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 ”。四川省有4个合作项目 (“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 ”“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 能力提升 ”“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化建设 ”以及“幼儿园教师 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与课程开发 ”)纳入其中。为使后续项目管理更科学、推进更深入,推动教育合作项目在四川取得更为丰硕的 成果,持续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现将各项目2024 年度组织开展情况、主要做法等总结如下。
“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项目:
助力师生身心健康与学校整体管理改进
2022 年四川省自加入该项目新一轮推行周期来,遴选了天府新区和雷波县作为试验区开展项目,两区县项目学校共计有 51 所(天府新区 37 所,雷波县 14 所)。在四川省教育厅的统筹安排下,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从多方面开展工作,顺利完成该项目的年度计划。调研数据、现场考察、过程性管理等评价显示, 项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师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助力了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了学校管理改进,整体上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
一、强化整体推进与特色打造。其一是构建完善管理机制。为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四川省建立了“SEL”项目管理机制,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组。管理组全面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与协调,制定了详细的项目推进计划,明确各阶段目标与任务,确保项目实施有条不紊。其二是精心规划实施路径。基于省级顶层设计,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指导项目校制定个性化活动实施计划。其三是着力打造项目特色。鼓励项目校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项目。雷波县的项目学校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开展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情感学习活动,如彝族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情感。
二、深化培训与理念普及。其一是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省教师发展中心积极整合省内外专家资源,邀请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培训团队,为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其二是精准设计培训课程。根据项目需求,设计了涵盖教师能力建设、学校管理改进等多方面的培训课程。课程内容紧密围绕社会情感学习理念,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全面提升参训人员能力。其三是创新多元培训方式。采用“理论 + 实践”模式,通过案例分享、交流讨论、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参训人员在互动中深化理解。在一次培训中,专家分享了某学校通过“SEL”项目提升学生自信心的案例,引发了参训校长们的热烈讨论。
三、坚持结果导向与精准施策。其一是明确活动目标主线。 以中国学生社会情感能力“ 三项六维框架体系”为指导,确定以 18 项能力点为主线,确保项目活动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发展和学校管理改进展开。其二是开展全面调研分析。在项目实施前和过程中,对试点区县和项目校进行全面问卷与调研分析,了解学校基础优势与不足,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其三是组织行动课题申报。根据调研结果,以行动课题为导向,组织项目校围绕活动目标开展课题申报。雷波县锦屏初级中学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科研重大课题“ 民族地区校家社协同开展社会情感学习的实践研究” ,通过实践研究,助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提升。
四、落实学校主体与专家引领。其一是确立学校主体地位。 强调项目活动以学校为主体,鼓励学校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研发与实施,充分调动学校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二是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为每所项目校配备国家级、省级专家,专家从项目规划、实施到评估,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在学校“SEL”课程设计中,专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确保课程质量。
五、完善多元评价与反馈机制。其一是全面评估学习成果。 运用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在“SEL” 项目中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比评估数据,发现学生 在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其二是评估学校实施成效。项目校每年提交专项综合报告,展示学校管理改进成效和师生“SEL” 能力提升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学校文化建设、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成果。其三是建立反馈调整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向学校和教师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内容。 某学校在收到反馈后,增加了户外团队合作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融合教育推进: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 构建融合教育支持体系
四川天府新区自2022 年成为义务教育融合教育试点区以来,秉持“相信每一位儿童、相信每一位教师”理念,以可能性为导向,立足普校,专家引领,在多方面积极构建区域融合教育多层级支持体系,探索特教资源中心专业支持,4 所示范学校多样实践,6 个特色工作坊跨校教研,开展 1200 名新教师通识培训、200 余名校长领导力培训、300 余名普校教师实践培训、60 余名 资源教师专业培训,为特需儿童提供更好教育环境,提升教师融合教育能力,推动融合教育发展。
一、创建多元融合校园环境文化。其一是保障全纳公平教育权利。确保所有适龄学生全纳入学,对特需学生组织系列入学支持流程,尊重家长和学生意愿优先入读普校,对普校高强度支持需求学生开展校际合作,对排斥行为问责。其二是推进融合学校文化建设。树立融合学校理念,尊重每位师生主体性、差异性、 成长性。其三是建设无障碍环境。适应不同学生成长需求,从空 间、布局、语言、功能室等方面创设无障碍校园环境,学生体验到在场、参与、接纳、成就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二、研训一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其一是外部培训更新融合认识。构建师训共同体,实施“ 1+X+Y”培训模式及循环螺旋。 “ 1 ”开展国家级培训,“X ”进行区域通识培训,“Y ”提供学校定制培训,覆盖约2000 人次。其二是校本研修增强教学技能。 构建“教研培一体化”研修模式,将融合教育工具融入常态教研, 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发现学生需求,开展赛课等活动促进教师成长。其三是数字资源支持多种策略。建设区域支持中心平台,收集学生数据,开发并共享评估工具和教学资源,支持教师个性化教学。
三、差异教学满足多样学习需求。其一是突出学生中心的教学支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分析学生情况,提供选择支持和适合学习方式。其二是优化回应差异的教学设计。根据预学指导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基于学情优化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准 备多种教学材料。其三是支持差异教学的课堂实践。课堂内根据学生差异提供多层级支持策略,课后开展个性化辅导,对特殊需 求学生提供密集支持。“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化建设”项目:提升县级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本项目以全国13 个省份的20 个教师发展机构为首批创新实践单位,天府新区作为其中一员,以“下沉式”研教融合为区域教研机制改革重要抓手,以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和教研组长研教 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通过课题引领、任务驱动、培训赋能、评价导向等策略,积极构建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了不同学段个性化“下沉”研教融合策略;构建了区域优质教研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样态;提升了县级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
一、以课题研究引领实践创新。其一是聚焦痛点开展研究。 2022—2023 年,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功立项儿基会与四川省重点课题,深入研究“下沉式”研教融合促进区域校本研修规范化建设。针对区域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等痛点问题,组织专家团队和一线教师共同开展调研与实践探索。其二是推动理论实践转化。通过课题研究,将先进教育理论与区域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三是发挥课题引领作用。课题研究成果在区域内广泛推广应用,引领学校和教师 积极参与校本研修实践。
二、借基地建设筑牢研修根基。其一是遴选优质教研基地。 精心遴选 100 个规范化建设教研组和 68 个特色化建设教研组作 为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些教研组涵盖各学科、各学段, 具有广泛代表性。其二是明确研修任务目标。研制《中小学(幼 儿园)学科教研组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明确了校本研修六大 任务目标,包括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常规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要 求。其三是推动教研组建设发展。基地教研组依据指导手册,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常规管理,加强课程与资源建设。
三、凭课程改革驱动教学变革。其一是研制区域课改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新课改深化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为区域课程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其二是构建共享高质课模。全学段、全学科构建“学为中心” 的共享高质“ 三四五式”课模,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其三是分层推进课改实施。组织不同层次教师开展培训,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课模要求。构建课改联盟共同体,促进学校之间交流合作。
四、靠研教融合助力队伍成长。其一是组建共同体提升指导力。全体教研员深入学校和课堂,与教师建立紧密联系,组建学习型实践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提升教研员专业指导能力。其二是建章立制增强政策研究力。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研教融合的组织架构等,从制度层面保障研教融合工作有序开展,提升教研员政策研究和执行能力。其三是聚焦课改提高课堂建设力。以共享高质课模为核心,教研员通过组织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课堂建设能力,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与课程开发”项目: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成都市金牛区与凉山州会理市分别作为“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与课程开发项目”试点区,在 2023—2024 年围绕幼儿园教师相关能力提升展开工作,构建区域教师持续成长一体化培训支持体系,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金牛区编撰了《幼儿园新教师培训管理手册》《例说 . 图解教育过程》 等多个具有实操性的工具书,提升项目长尾效应;会理市总结提炼相关观察与支持策略,梳理培训管理经验,汇编了项目成果。
一、构建培训管理机制。其一是协同合作明确职责。积极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幼儿园等各方力量,制定《培训机 构管理与职责分工细则》。明确各方在培训管理中的职责,形成 工作合力,确保培训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其二是组建四级培训团队。建立了涵盖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一线优秀教师的“四级培训团队”。各层级团队分工明确,专家负责培训指导,教研员组织协调,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一线优秀教师实践分享,共同推动培训工作开展。其三是确立遴选培养标准。制定“ 四有 标准”遴选培训者,即有扎实专业知识、有丰富教学经验、有创新培训方法、有良好职业道德。依据标准动态选拔培养培训者, 不断提升团队业务水平。
二、创新两类培训模式。其一是分层分类培训者培训。根据培训者经验和需求,设计分层分类培训课程。针对新手培训者,开展基础培训,提升教学技能;对经验丰富的培训者,提供高级 研修,深入研究培训理论与方法。其二是进阶式新教师培训。2023 年围绕自主游戏观察能力提升,设计系统课程。2024 年在此基础上,深化至支持能力提升,分解多个专题进行深度研修,帮助新教师逐步提升专业能力。
三、优化培训管理资源。其一是技术赋能拓展培训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直播课程,打破地域限制,扩大参培面。录制培训课程视频,方便教师随时回看学习,提高培训资源利用 率。其二是搭建平台支持自主选学。建设区域智慧教育平台,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包括课程资料、教学案例、专家讲座等。教师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