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 挺进四川卓越校长研训“深水区”
时间:2025-03-01 10:00:00   来源: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   查看:5322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四川省新时代优秀党组织书记和卓越校(园)长培养计划”的辐射引领效能,培育更多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教育家型书记校长。2月26至28日,在四川省教育厅、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的指导下,由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广安市广安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联合主办的“四川省新时代第二批卓越校长培养计划北师大项目班赴红色革命老区广安研修暨2024年广安市市级统筹项目初中党组织书记班训后跟踪指导”活动在广安顺利举行。

(合影留念)

乘势而上:凝聚教育发展新力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教育变革正当时。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参与,涵盖四川省新时代第二批卓越校长培养计划北师大项目班全体学员、2024年广安市市级统筹项目初中党组织书记研修班全体学员、广安市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学校党组织书记,以及四川省游中庆卓越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等,总人数近200人。活动由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雷云主持,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丽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昌宏出席活动并讲话。

(领导讲话)

崔昌宏副厅长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引领中小学高质量发展,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关键少数”。实施新时代优秀党组织书记和卓越校(园)长培养计划,是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川派教育家”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书记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创新培养方式,全面提升优秀党组织书记和卓越校(园)长培训质量;坚持统筹推进,着力发挥优秀党组织书记和卓越校(园)长示范引领作用。要更新教育理念,认真思考教育资源如何适配人口变化,积极探索一贯制学校建设培养,打破学段壁垒,用好“贯通”资源,减少家长教育内卷和教育焦虑,推进终身教育和整体育人。要突出学以致用,在新时代青少年读书行动、中小学STEM教育、加强中小学“一把手”监督管理、新时代中小学基本办学要求等方面深入研究,为服务教育决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聚势赋能: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需求日益迫·切的当下,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整合“四川省新时代优秀党组织书记和卓越校(园)长班”的优质资源,组织第二批卓越校长培养计划北师大项目班学员(以下简称“学员们”)赴广安,与广安市初中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学员携手打造“12+6+3+1”训后跟岗模式,共同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为广安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恰逢今年第二批卓越校长班将迎来周期性验收考核,在此背景下,此次活动不仅是与广安市初中党组织书记训后跟岗培训活动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更是卓越校长班学员们进行“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的重要契机。

大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在此次研修活动中,“大学习”贯穿全程,成为学员们拓宽视野、更新理念的重要途径。活动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院陈锁明院长以“践行《纲要》精神,赋能学校发展”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学员们认真聆听,深入领悟《纲要》精神内涵,并结合各自学校实际情况,思索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圆桌对话环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院陈紫龙副院长的主持下,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纲要》精神,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行深入的案例剖析与经验分享。学员们积极互动,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教育实践,推动学校实现创新发展。在学校调研诊断分享时,学员们聚焦调研学校的实际问题,从多维度探讨教育热点话题,在思想碰撞中学员们汲取知识,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川教育》副主编王建强等点评专家针对学员们的发言,给予了针对性的评价,同时专家还分享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典型案例,展示教育的多元可能,学员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与专家深度交流,不断突破思维局限,视野不断拓宽,理念更新逐步深化。

(专题讲座)

(圆桌对话)

大练兵:实战演练,提升能力。“大练兵”采用“12 + 6 + 3 + 1”多模态协同机制,构建了“区域均衡布点(广安市12所基础教育跟踪学校)—县域校际共同体(跟踪学校分成6个小组 + 匹配6个调研指导小组)—专业支持矩阵(3名卓越校长班优秀学员代表 + 1名特邀指导专家)”的三级联动架构。在这一协同机制下,学员们深入广安区、邻水县、华蓥市等地的中小学进行分组调研,通过走进课堂、听取汇报,与师生交流等多形式,全面了解学校在党建引领、育人方式变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校发展瓶颈,在牵头专家的带领下,以学校的真实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项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为了确保改进策略的有效性,学员们还建立了跟踪反馈机制等,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入校听课)

(现场诊断)

“大提升”:全面发展,铸就卓越。经过“大学习”的理论积累和“大练兵”的实践磨砺,“大提升”成为必然结果,学员们在教育理念、管理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全面发展,朝着教育家型校长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专家引领下,学员们进一步明确教育方向,升华教育思想,将专家经验转化为自身成长养分,推动学校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学员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育一线锤炼本领,为广安市各学校量身定制《学校发展诊断式调研报告》,提供靶向性智力支持,打破校际壁垒,促进教育资源高效流动。与此同时,广安市初中党组织书记在与学员们的交流合作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办学治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推动当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反馈汇报) 

(反馈汇报) 

 


 

蓄势致远:打造区域教育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活动期间,学员们还前往邓小平故里开展红色教育。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学员们将“教育初心”与“伟人精神”深度融合,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大提升”从能力层面延伸至精神层面,实现了全面升华。

(红色教育活动)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安市基础教育的提升明确了方向,更在区域内形成了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氛围,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展望未来,四川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培养培训方式,进一步强化省级与市(州)、区县培训项目联动,上下贯通,深度交流,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建立跨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教育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交流互鉴;精准实施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让偏远地区师生也能同步享受到前沿培训内容;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长效机制的稳固运行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更多地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四川智慧。

 

作者:彭建   编辑:胡进雨   审核:曾巧   终审:崔勇